(资料图片)
周五盘后,央行发布7月社融数据: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459亿(预估为7800亿,6月为3.05万亿);
新增社融5282亿(预估1.1万亿,6月为4.22万亿),7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364亿,创2008年以来最低值。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9%(预估9.1%,前6月分别为9.4%、9.9%、10.0%、10.0%、9.5%、9.0%);M2增速为10.7%(预估11%,5月为11.3%)。
居民端短贷、中长贷同比均出现多减,主要一是6月等短期促销活动透支了部分信贷需求,二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自身信贷需求不高;二是居民购房加杠杆意愿还是偏弱。企业短贷出现负增长,企业中长贷增加2712亿元,但较去年同期少增约700亿元,也主要是企业自身融资需求偏弱。
7月社融各项数据均不及预期,再次强化了“弱现实”的现状。当前“弱现实”的现状还体现在PMI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下,7月CPI也首次阶段性同比转负。
当然,在7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影响市场的核心主要在于一系列宏观政策的推进能否驱动预期的提升,也就是能否从“弱现实、弱预期”转向“弱现实、强预期”。
比如上周解读的降准预期:从过往经验来看,央行历次降准,基本都与我国经济形势有关。比如2022年4月,上海疫情等对国内经济形成明显拖累,制造业 PMI 转为收缩区间;2022年11月,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形成拖累,后续都进行了降准操作。并且8月初,有报道称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而截至7月31日,今年专项债共发行2.36万亿,后续还有1.34万亿待发行。另外,8月15日也有4000亿元MLF到期。
标签: